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来访马院并作报告

作者:徐越责任编辑:张晓青审核人:司江伟发布时间:2018-06-22浏览次数:679

IMGL0645

2018621日上午,对分课堂创始人、复旦大学心理系张学新教授来访我院,并作题为“对分课堂在思政课的实践与探索”的报告。王建军院长主持报告会,学院全体无课老师参加了报告会。

IMGL0653

张学新教授从传统与创新教学模式比较、对分课堂逻辑与框架、对分课堂案例展示、对分课堂特点和难点分析等四个层面,系统阐述了对分课堂的设计理念和实践价值。首先,对分课堂是传统精英化教学模式向当代大众化教育模式转变的重要路径。对分课堂所包含的合作、沟通、批判和创造思维,适应了创新时代的高校教学目标。其次,“课堂讲授-课后内化-小组讨论-师生对话”,是对分课堂的基本逻辑框架。上述四个过程,融合了传统讲授式教学的系统化特点和新型讨论式教学高效化特点,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成绩。报告还通过展示对分课堂的代表性案例,指出对分课堂的四大特征是:清晰、简明、经济、高效。最后,针对思政课改革这一焦点问题,张教授认为“对分课堂”的最大意义在于“改变教师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好学习惯”。这不仅是高校思政课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高校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

王建军院长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充分肯定了张学新教授所开创的“对分课堂”教学设计理念。在讨论交流环节,我院多位老师还就“对分课堂学生评估与引导”、“对分课堂问题设置”、“对分课堂教师考评标准”等一系列焦点问题,与张教授进行了充分交流与探讨。

  

延伸阅读:[张学新教授简介]  

    张学新,男,河南平顶山人。中国科大少年班本科,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士毕业,耶鲁大学博士后,现任复旦大学心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学新教授是中国对分课堂的创始人。他的主要学术成果有:1)发现中文特有的脑电波N200,揭示中国文字的独特性;2)提出汉字拼义理论,破解汉字拉丁化百年争鸣,高度提升中文的国际地位;3)提出公评审稿方案,倡议打破片面依赖西方影响度指标的学术评价体系和制约中国学者创造力的英文枷锁,重树中文杂志的学术地位;4)根据心理学自适应测试理论,提出开放式海量高考的战略性构想,设计了个性化、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全新高考模式;5)提出“中央集权”、“儒学”、“科举”和“汉字”是中国文化四大支柱的观点,指出在新时代用新思路去改造、强化和巩固这四大支柱,是复兴中华文明的关键;6)提出“回声论证”,指出意识体验(qualia)是自然科学诠释世界的基本单元,因而也不能再用科学去解释,论证了意识对科学的超越性,化解自笛卡尔以来影响深远的身心二元对立的谬误;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