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信息

作者:责任编辑:张晓青审核人:司江伟发布时间:2018-01-09浏览次数:81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建设情况

(1)学科概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二级学科,隶属于法学学科门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是专门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基本规律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博士学位授权学科点。

1953年属北京八大院校之一的石油学院成立了马列主义教研室,1955年扩展马列主义教研室、中国革命史教研室、政治经济学教研室,1956年组建为政治理论教研室,1984年成立社会科学系,2001年改为正法系,2002年成立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主要任务之一是承担全校本科、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1978年招收政治师资班,1983年招收政工干部专修班,1986招收政工干部本科班,现发展为七个本科专业,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100余人。1999年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点,2004年增设马克思主义哲学、产业经济学硕士点,三个硕士点累计招收研究生260多人。长期以来,中国石油大学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并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取得了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研成果。
  研究方向一: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我们在其中的党的建设理论和知识分子问题领域的研究特色更为鲜明。在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及其在中国的运用与发展研究方面,对革命领袖的党建思想及其比较、党的反腐理论与实践、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执政规律、党内民主与监督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取得了一批颇有影响的成果;在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理论及其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研究方面,主持3项国家科研项目,在革命领袖的知识分子思想、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史、知识分子队伍的发展趋势及其特点、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获得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奠定了我们在全国理论界知识分子问题研究方面的学术地位。
  研究方向二:科学发展观与科技创新。我们一直注重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及其在经济建设特别是石油工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中的具体运用研究,注重科技创新基础理论和企业创新应用研究。在科技创新及其与石油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研究方面,产生了一批以石油企业技术创新、企业重组改制及其可持续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具有石油工业特色的石油经济研究成果;在科学发展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具体运用研究方面,形成了一批以高效、生态与可持续发展为代表的具有黄河三角洲地方特色的区域经济研究成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由此确立了本方向的重要学术地位。
  研究方向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与实践。我们在长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教学与研究过程中,逐渐明确了本研究方向及其特色。在马克思主义社会哲学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方面,从总体观角度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及党的几代领导人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探讨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对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大领域的指导作用,承担2项国家科研项目,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在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方面,积极探讨我国优先发展石油能源支柱产业与整个社会的协调、以人为本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人与自然和谐的关系、企业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等问题,取得了一批有较大社会反响的成果,并在国内外学术交流中产生广泛影响。

2)学术队伍与科研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是中国石油大学拥有的第一个文科博士点,是学校学科建设的重大突破。在几代人长期进行学科建设的基础上,形成了以张荣华、夏从亚、朝克为学术带头人的、中青年相结合、国内外紧密合作型的学科队伍。现有教授10人、副教授21人、讲师26人,博士6人、硕士25人。近五年来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7项、国务院部委和省项目10项,出版学术著作29部、教材16部,发表论文873篇,获得省部科研奖16项。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年均科研经费:3.5万元。图书资料建设方面,本学科中外文藏书30万册,拥有中外文期刊660种。

3)发展方向。在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二级学科建设的基础上,拓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国外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思想政治教育”等二级学科,为进一步申请“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而努力奋斗。


哲学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建设情况

1)学科概况。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于1998年获准设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点,2003年申请并获准设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硕士点,从2004年开始招生。目前该硕士点有在校生32人。

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是哲学的二级学科,主要研究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要求研究生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观原理、原著及哲学其他二级学科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培养其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该硕士点设有三个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当代发展形态;科技与社会;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

当今时代是科技革命的时代,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愈益深远,科技发展也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十分重视科技与社会的研究,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观点,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本学科、专业点多年来一直把科技与社会作为重点研究方向,开展了许多相关课题的研究,取得了一批重要研究成果。目前已形成了一支年轻且富于理论探索精神的研究队伍,并在“技术创新”、“技术创新的中间试验”、“科学问题与约定”、“科技与党的知识分子理论”、“科技的社会功能”、“科技发展与区域经济”、“科技与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科技发展与企业文化”等方面的研究上形成了较为鲜明的优势和特色,在《自然辩证法通讯》、《自然辩证法研究》、《科学技术与辩证法》、《中国软科学》、《科学学研究》、《企业管理》、《中国人才》、《经济经纬》等国内著名刊物上发表了大量研究论文,有些论文产生了重要影响。本学科点在进行理论前沿研究的同时,还紧密结合石油行业特色和企业经营管理实际,开展了“石油技术论”、“石油科技产业群”、“石油科技人才成长规律”、“企业文化战略与创新”等实践性强的课题研究,使学术研究与企业实际紧密联系起来,积极为企业发展和经济发展服务。

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的思想为当代人学理论建构提供了极为宝贵的思想资源和方法论原则。人的发展思想研究主要围绕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相互关系,从历史观与价值观相统一的高度,以马克思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结合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现实问题,探讨马克思人学思想的深层内含及其当代意义。目前,该方向已形成了一支年龄结构合理、研究方向相对集中的研究队伍,完成了一些重要的研究课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的发展”、“人的思维方式的现代化”、“当代世界发展理论与邓小平发展理论比较研究”、“社会发展中的人格建构”等方面形成了较为明显的研究优势,并在《求是》、《文史哲》、《社会主义研究》、《哲学动态》、《东岳论丛》、《理论学刊》、《齐鲁学刊》、《毛泽东思想研究》、《社会科学辑刊》等国内著名刊物上发表了一批研究论文,出版了一些相关的研究论著,奠定了比较扎实的研究基础,展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本学科图书资料丰富,重要著作收藏较为齐全,如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三联书店出版的“现代西方学术文库”以及各类哲学丛书等;哲学、科学、文化等方面的辞书,包括不列颠百科全书,均有收藏;与本学科、专业教学研究有关的期刊如《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哲学动态》、《自然辩证法研究》、《自然辩证法通讯》、《科学学研究》、《科学技术与辩证法》、《哲学译丛》、《中国软科学》等都有较为完整的常年收藏和规范管理,全国各省社科院院刊和重点大学学报也常年订阅。另外,学院资料室长期连续订购人大复印资料中与哲学、文化、科学有关的各类专题汇编资料。

2)学术队伍与近科研成果。本学科共有教师13名,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4人,讲师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2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有6人,硕士生导师7人。近五年公开发表论文180篇,在学术刊物上发表160篇,在学术会议上发表20篇,出版专著5部,出版译著2部,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奖共5项,获高校人文社科奖8项,获得其他科研奖项15项。

3)发展方向。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十分重视研究生教育,注重研究生教学管理,不断提高研究生教学质量,培养研究生的科研意识;同时,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不断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不断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这就为下一步的哲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的申请,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士点的申请不断奠定坚实的学科基础。同时,该学科点在坚持已有的研究领域和特色的基础上,将紧密结合社会发展实际,立足于中国社会实际,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不断加大创新力度,提高理论层次,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理论,深入研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在和谐社会的建构、科学的发展观、全球化等研究方向上有所发展、突破和拓展。